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被陈汤攻杀的乱世枭雄 匈奴之王的相关文章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有鬼神之勇的魏国名将
曹操堂弟,有鬼神之勇的魏国名将
曹仁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在将北方的袁氏残余势力消灭后统一了中国的北方。在消除后方隐患之后,曹操开始打起了南方的主意。于是便于次年在邺开凿玄武池训练水军,南下意图已经很明显。经过半年的准备时间,曹操南下征讨荆州,刘表子刘琮投降,曹操占据荆州。刘备从荆州撤退,驻军夏口。并派刚出山的诸葛亮去柴桑游说孙权联合抗曹。孙权权衡利益后,派周瑜鲁肃率三万水军与刘备军于赤...[ 查看全文 ]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义忘私隙的魏国一代儒将
温文而雅,义忘私隙的魏国一代儒将
李典
李典,字曼成,山阳巨鹿人。通篇《演义》,他的出场不可谓不多,但很少有独当一面的时候,鲜有突出战绩,书中关于他的出彩描写也不多,大都时候是“忽两路军从山后杀出,一路李典,一路某某”之类的话语,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助手加副将的类型,给读者容易留下一种“此人平庸”的成见,更有人诋毁其“乃鸡肋将佐”。
非也。李典实际上是曹营中极其重要的一员,更因为风格类型迥然不同于其他...[ 查看全文 ]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平定黄巾起义 东汉最后的名将
皇甫嵩
东汉末年,皇权衰败,朝纲紊乱。外戚和宦官的交替乱政,使曾经一度辉煌的汉王朝面临着即将倒塌的危机。灵帝末年,生活的困苦,使身处窘境人们开始习惯性的期盼救世主的出现。于是,历史进行了选择,一个并不怎么合适的人选从人群中脱引而出,接过了这个令人羡慕而又艰巨的角色。
张角,巨鹿人,“黄巾起义”的主要首领。对于张角的发迹,无非是依靠着那些带有浓重封建迷信思想的小伎俩。当然,张角也算是个下层的知识分子...[ 查看全文 ]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三十年的英名一朝尽 失落的将星
于禁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真正的一个多事之秋。
这一年,汉中这块古往今来的兵家必争之地,不幸的成为了曹操为他人定制的嫁衣;这一年,刘备这个昔日的“织席贩履”小儿,在他头顶上却缓缓升起了一股天子之气;这一年,那个至今仍被我们奉为神明的“关二爷”,在潇洒的书写完那首忠义之歌后也悄然的离开了;这一年,似乎有太多的事情值得回忆。当然,还有那一场突如其来的大水……`
初平三年(公元192年),昔日...[ 查看全文 ]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埋没的名将 高顺
高顺清白威严,骁勇有智,衷心仁义。不饮酒,不受馈遗。每谏布:“以智者、慎思而行”。布知其忠,然不能用。后郝萌反,更疏之。顺所将七百馀兵,号为千人,铠甲斗具皆精练齐整,每所攻击无不破者,名为陷阵营。以魏续有外内之亲,悉夺顺所将兵以与续。及当攻战,故令顺将续所领兵,顺亦终无恨意。下邳败,为曹操所俘,就戮。
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六月夜半时,布将河内郝萌反,将兵入布所治下邳府,诣事閤外,同声大呼攻閤...[ 查看全文 ]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文武全才的东汉中兴名将
仗策定谋,文武全才的东汉中兴名将
邓禹
东汉政权的创建与一位年轻的奇士紧密相关。这位奇士就是邓禹。邓禹称得上是历史上少有的文武全才,他21岁时就成为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的军师,定下“延揽英雄,务悦民心”的非常之策;22岁时就独当一面,统帅千军万马,驰骋疆场,身经百战;23岁时被封为侯,官拜大司徒,成为东汉的开国宰相。在东汉王朝众多的开国功臣——“云台二十八将”中,邓禹以杖策定谋、荐用贤良、军功卓著而被...[ 查看全文 ]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奉若神明的兴周良辅姜尚
吕尚,姓姜(因此也称姜尚、俗称姜子牙),名望,字子牙。东海人。生于商朝末年。周文王时,官封太师。后辅佐周武王灭商有功,封于齐,成为周代齐国的始祖。司马迁在《史记·齐太公世家》中,对吕尚的谋略思想及其历史地位有一段概括评价:“……其事多兵权与奇计,故后世之言涉及周之阴权,皆宗太公为本谋”。这就十分清楚地指出,吕尚的一生是足智多谋,长于用兵,工于奇计的一生,难怪被历代兵家和谋略家奉为始祖。唐玄宗时下令...[ 查看全文 ]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彪炳千古的一代兵圣
孙武
孙武,字长卿,又被尊称为孙子或孙武子,出生于公元前535年左右,具体的生卒年月日不可考。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今山东惠民)人。曾以《兵法》十三篇见吴王阖闾,被任为将,并与伍子胥一道率军攻破楚国,创造了不少以少胜多的战例。
孙武所著的《孙子兵法》不仅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流传至今的一部最古老而又最富有生命力的兵书;早在汉代,《孙子兵法》即已成为兵学之冠。司马迁曾说:“世俗所称师旅,皆道孙子十三篇。”三国...[ 查看全文 ]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刚直悲烈的吴国国相
快意恩仇,刚直悲烈的吴国国相
伍子胥
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军事家,名员,字子胥,楚国人。伍子胥之父伍奢为楚平王子建太傅,因受费无忌谗害,和其长子伍尚一同被楚平王杀害。伍子胥逃到吴国,成为吴王阖闾重臣。公元前506年,伍子胥带兵攻入楚都,掘楚平王墓,鞭尸三百,以报父兄之仇。吴国倚重伍子胥等人之谋,遂成为诸侯一霸。公元前483年,夫差派伍子胥出使齐国。太宰喜乘机进谗,说伍子胥阴谋倚托齐国反吴。夫差听信谗...[ 查看全文 ]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战国时期的杰出军事家和改革家
吴起
吴起是战国初期著名的政治改革家,卓越的军事家、统帅、政治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汉族,卫国左氏(今山东省定陶,一说曹县东北)人,通晓兵家、法家、儒家诸家思想。一生历仕鲁、魏、楚三国,在内政、军事上都有极高的成就,仕鲁时曾击退齐国的入侵;仕魏时屡次破秦,尽得秦国河西之地,成就魏文侯的霸业;仕楚时主持改革,史称“吴起变法”。后世把他和孙武并称为“孙吴”,著有《吴子》,《吴子》与《孙子》又合称《...[ 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