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清末南疆的中流砥柱的相关文章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南明抗清名将
凛凛孤忠志独坚,手持一木欲撑天,南明抗清名将
李定国
史书中对李定国的评价是“骁勇超逸,更称万人敌“。但他的身份真要一句话准确地定位起来却比较的困难,因为他曾是明朝末年反抗明朝的农民军大西军的著名将领,后来又为了抗清而拥戴了南明政权,被封为晋王,为南明战斗到最后一息。在明朝末年就已经有人写过一首诗来怀念李定国,诗文是这样的:
凛凛孤忠志独坚,
手持一木欲撑天。
磨盘战地人犹识,
磷火常同日色鲜。 ...[ 查看全文 ]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抗清复台的明末民族英雄
孤臣逆子,抗清复台的明末民族英雄
郑成功
大江东去千万年,多少风流人物被风吹浪淘尽。然而,有一位英雄的名字,非但没有褪色,反而在时光的推移中愈发光彩夺目。他就是享誉中外的历史人物郑成功。郑成功不一般的身世造就出他坚贞、大义的性格,成就他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书写“精忠报国”的壮丽人生。
郑成功原名郑森,他的祖籍是福建南安石井乡。他的父亲郑芝龙原是海盗商人,明朝天启三年(公元1623年),郑芝龙到日本...[ 查看全文 ]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显赫一时的西陲大将军
显赫一时的西陲大将军,雍正帝的重臣
年羹尧
凡看过电视连续剧《雍正王朝》的朋友,都一定会对年羹尧留下深刻印象。这位显赫一时的年大将军曾经屡立战功、威镇西陲,满朝文武无不服其神勇,同时也得到雍正帝的特殊宠遇,可谓春风得意。但是不久,风云骤变,弹劾奏章连篇累牍,各种打击接踵而至,直至被雍正帝削官夺爵,列大罪92条,赐自尽。一个曾经叱咤风云的大将军最终落此下场,实在令人扼腕叹息。那么,历史上的年大将军究...[ 查看全文 ]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明末清初的辽东名将
可歌、可泣、可悲、可悯明末清初的辽东名将
祖大寿
孤城独立剑生光,一度烽尘一断肠。渐觉所为皆逆世,岂宜有道任粗狂。
旧山无意抚宁远,大国幽弱惧杀伤。但见袁公终不见,暗垂珠泪负兴亡。
这首从诗的角度而论乏善可陈的七律为明末清初的著名将领祖大寿所作,之所以能够留传下来,估计主要是充分反映了当时戍边将士的心境吧。
如果研究明亡清兴的历史,祖大寿绝对是一个非常关键的人物,这位名震一时的沙场老将一生可谓多姿...[ 查看全文 ]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兵败萨尔浒的明辽东经略
抗倭援朝,兵败萨尔浒的明辽东经略
杨镐
杨镐(?~1629),明末将领。字京甫,号凤筠,商丘(今河南商丘)人。他缺乏军事才能,又不能敢作敢当,而是勾结朝臣、弄权营私、讳败为胜。他指挥抗倭援朝的蔚山之战以失败告终,虚耗国力甚巨,大伤明朝元气;他指挥反击后金的萨尔浒之战又大败而归,从而彻底逆转了明清在辽东的攻守之势,从此明军在辽东就只有招架之功,再无还手之力了。
宦海沉浮、抗倭援朝
杨镐于万历八年(1...[ 查看全文 ]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功名显于辽亦隳于辽 明末辽东经略
熊廷弼
熊廷弼(1569~1625年),明末辽东经略、兵部尚书。字飞百,号完冈,江夏(今湖北武昌)人。他是明王朝少数几个洞悉辽事的将领之一,两次赴辽也确实取得了一些实绩;然而,经抚不和,朝臣掣肘,再加上自己的意气用事,导致第三次赴辽期间丢掉了重镇宁远,自己也丢了脑袋且传首九边。
积极防御 固守边境
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熊廷弼参加乡试,取得了第一名。第二年,他考中了进士,时年30岁。熊廷弼进...[ 查看全文 ]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最终投清的南明的最高将领
曾搅中原是杀星,最终投清的南明的最高将领
孙可望
孙可望,原名可旺,字朝宗,陕西延长人,从小习文弄武,长大后以经商为生,走南闯北,阅历丰富。他身材矮小,相貌不扬,但是剽悍异常,胆略过人。后参加张献忠领导的起义军,并与李定国等一起被收为义子。在战场上孙可望攻则机智勇猛,守则坚韧顽强,号称“一堵墙”。不过从这个外号也可看出孙可望擅于防御,用兵凝重,奇谋变化则非其所长。
1647年(顺治三年),张献忠在...[ 查看全文 ]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明代抗倭名将
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明代抗倭名将,民族英雄
戚继光
“南倭北虏”是明朝的两大边患。“南倭”是指长期侵扰东南沿海一带的日本海盗,“北虏”是指与明中央政府敌对的北方蒙古族。“两患”的性质全然不同,但都极大地影响了明朝的内政外交。嘉靖末年至万历初年,“南倭”与“北虏”之祸相继解除,都要归功于一位杰出的军事家——戚继光。
三箭退敌平倭寇
戚继光,祖籍河南,嘉靖七年生于山东鲁桥(今济宁市东南)的一个军人...[ 查看全文 ]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生于岭南的抗日海军名将
晚清海疆英魂,生于岭南的抗日海军名将,爱国民族英雄
邓世昌
日本自从1868年明治维新以后,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它看到欧美殖民主义者纷纷侵占中国领土,也对中国虎视眈眈。1894年,日军挑起了侵略朝鲜和中国的中日甲午战争。由于清政府妥协退让,清军在朝鲜牙山惨败。9月初,平壤吃紧,战火眼看就要烧到中国境内,在国内舆论的压力下,李鸿章不得不增兵朝鲜。在甲午战争爆发时期,就出现一位令人敬仰的抗日爱国民族英...[ 查看全文 ]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数败北宋 大辽的擎天柱石
耶律休哥
耶律休哥字逊宁,出身皇族,祖父释鲁字述澜,“骈胁多力,贤而有智”,因设计免除了对突厥的岁贡,引导契丹人民“种树桑麻”而享有盛名,重熙年间,受封为隋国王。耶律休哥之父绾思,曾为南院夷离堇,总管军马,耶律休哥“少有公辅器”,早年随北府宰相萧幹征讨乌古、室韦二部,积功升至惕隐,辽景宗保宁五年(973年),率兵讨伐党项部落又立战功。
这一时期,辽国达于极盛,“威行大漠、震服百部”,疆域东临黄海、...[ 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