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相关文章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不知所终的史可法的相关文章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不知所终的史可法

清顺治二年(1645)清军大举南下,明督师史可法与军民固守扬州孤城,阴历四月二十五日,清兵破城而入,大肆屠杀十天。关于明将史可法的下落,当时人洪承畴就曾发问:“果死耶?抑未死耶?”此后关于史可法去向的记载、传说颇多。 有的说,史可法于城破时出城逃生。具体出逃过程又有异辞。一为缒城出走,计六奇在《明季南略》中记日:四月二十五日,清兵诈称明总兵黄蜚的援兵到,史可法令开西门放行,清兵进城,即攻击明军。史可法于城上见此状况,知无可挽回,即拔剑自刎,左右相救,遂与总兵刘肇基缒城潜去。二是跨骡出城,乾隆《江都志》载扬州故老言,城被破时,史可法“跨白骡出南门”,有人还就此赋诗:“相公誓死犹饮泣,百二十骑城头立。瞬息城摧铁骑奔,青骡一去无踪迹。” 一般认为,史可法于扬州之役被俘遇害。清代官修史籍大多如此记载,《清实录》云:“攻克扬州城,获其阁部史可法,斩于军前。”《明史》说,史可法自刎未遂,被部将拥至小东门,为清军抓获,史可法大呼:“我史督师也。”遂遇难。还有史可法嗣子史德威著《维扬殉节纪略》记述道,扬州城陷时,史可法自刎未遂,为清军捕获。多锋对史可法“相待如宾,口呼先生”,并劝降说:“为我收拾江南,当不惜重任也。”史可法答曰:“我为天朝重臣,岂肯苟且偷生,作万世罪人哉!我头可断,身不可屈……城亡与... [ 查看全文 ]
2012-11-29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不知所终的史可法的相关文章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孙中山为什么要告祭明太祖

1912年2月12日,清帝宣布退位。作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孙中山,紧接着办了两件事。一件是于13日向参议院发出《辞临时大总统文》和《推荐袁世凯文》;另一件是于15日举行“民国统一大典”。作为大典的一项内容,就是由孙中山亲自率领“国务卿士、文武将吏”拜谒明孝陵。这次拜谒活动,以孙中山名义发表了两个文告:一是《祭明太祖文》,一是《谒明太祖陵文》。前一篇是“祝告文”,后一篇是“宣读文”,两件均已收入《...[ 查看全文 ]
2012-11-29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甲申的回想

甲申的回想《明季北略》的史学价值与辨谬 《明季北略》这部书,在晚明史研究上,有着重要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个影响,还不仅仅止于史学,她甚至改变了中国人的价值观和英雄观。两三年前我就想写篇关于她的文章,写了四千多字,硬盘被人格掉了,一时气急败坏,就没有再写。今天看见有人又引用了她(而且引用的是错误的资料),不由感怀思旧蓟门的飘雪与岁月的无常,逝者如斯!被我读坏了的那套《明季北略》如今静静的躺在四...[ 查看全文 ]
2012-11-29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感崇祯

在中国历史所有的亡国君主中,恐怕再也没有比明崇祯帝朱由检更能博得后人那样无限同情了。“君非甚暗,孤立而炀灶恒多;臣尽行私,比党而公忠绝少。”连大明帝国的掘墓者李闯王都如许评价他的对手。魏忠贤气焰何等嚣张,爪牙遍布内外,亲信森然满朝,权倾天下,史无论矣,而崇祯以雷霆手段除灭之,当时崇祯十七岁,登基只有三月;除掉魏阉之后,就立即起用早前被罢免的袁崇焕为蓟辽督师,整顿边防,在接见袁的同时,赐上方宝剑,谕...[ 查看全文 ]
2012-11-29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应该正确评价吴三桂三海关投清

很多时候,历史是不能用简单的“是非”来进行评判的,当我们把目光从孤立的“是非”中收回来,投放到当时具体的环境中的时候,我们就会很容易地发现:吴三桂其实已经没有别的选择了。山海关不过是区区小城,在清和大顺这两股强大势力的夹击下,绝对没有进行武装割据的可能,也就是说,吴三桂这一班人马要么投向大顺,要么投向清庭,绝对没有第三条路可走。而事实上到了这个时候,选择已经变得非常容易了,关里的大顺政权,虽然是汉...[ 查看全文 ]
2012-11-29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千古失败帝王州 南京

南京,古称金陵,又名建业或建康,史家们称其为六朝的古都。此六朝是指晋及五代宋、齐、梁、陈,加上三国时期的吴国,共计六朝。在南京第一次成为国都(吴都)时,诸葛亮出访吴国,来到南京,他以军事家的眼光考察了南京周围的地形地貌之后,认为南京是虎踞龙盘之地。所谓虎,是指南京城北的紫金山,亦名钟山;所为龙,是指绕南京城而浩荡东逝的长江。以他的眼光看,南京可以作帝之州。所以诸葛亮说“钟阜龙蟠,石城虎踞。” 在东...[ 查看全文 ]
2012-11-29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乾隆 刘墉 和珅 纪晓岚历史上真实关系

乾隆、刘墉、和珅、纪晓岚(纪昀)是这些年来电视荧屏上经常出现的“欢喜冤家”,或是乾隆、刘墉、和珅一组,或是乾隆、纪晓岚、和珅一组。历史上,他们之间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 刘墉与乾隆 关于刘墉与乾隆的关系,民间有很多传说,比如说刘墉是皇太后的干儿子,那么就是乾隆的干兄弟了。还有“和珅使坏,刘墉参万岁”的传说,这个传说还被编入了传统相声《官场斗》。总之,把刘墉说成是连皇帝都不怕,连皇帝都敢捉弄的角色。当...[ 查看全文 ]
2012-11-29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满清王朝黑暗血腥统治史

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清顺治元年)三月,李自成进入北京,明亡。明驻山海关宁远总兵吴三桂引清军入关,击败大顺李自成军队。五月清军占领北京。顺治福临(清世祖)到达北京后于十月即皇帝位并定北京为满清首都。清军分路进攻明朝残余势力和李自成、张献忠军队,到顺治十六年(1659年)清军占领云南,南明桂王(永历帝)逃往缅甸。至此,除福建厦门、金门等地还在忠于明朝的郑成功手中外,满清鞑子已经占领了明朝的全部疆...[ 查看全文 ]
2012-11-29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从郭嵩焘的遭遇看大清王朝的悲剧

从郭嵩焘的遭遇看大清王朝的悲剧(苟伟,内江师范历史系) 郭嵩焘(1818年—1891年)晚清官员,湘军创建者之一,中国首位驻外使节。乳名龄儿,学名先杞,后改名嵩焘。字伯琛,号筠仙、云仙、筠轩,别号玉池山农、玉池老人,湖南湘阴城西人。1847年进士,1854至1856 年佐曾国藩幕。1862年授苏松粮储道,旋迁两淮盐运使。1863年任广东巡抚,1866年罢官回籍,在长沙城南书院及思 贤讲舍讲学。18...[ 查看全文 ]
2012-11-29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中西首战 明葡屯门之战

新航路的开辟开启了人类的新纪元同时也带来了欧洲的殖民之路。最早进行殖民的欧洲国家是西班牙和葡萄牙两国,西班牙的殖民侵略以美洲为主,从15世纪末到16世纪中期,占领除巴西外的中、南美洲的广大地区,葡萄牙扩张的主要方向是非洲和亚洲。特点是占领小块地区,控制军事据点,垄断商路、建立商站,以进行欺诈性贸易的方式掠取大量财物。 1514年(明正德9年),葡萄牙殖民主义者阿尔瓦雷斯(George Alvare...[ 查看全文 ]
2012-11-29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清初第一疑案太后下嫁之谜

一、“太后下嫁”之说 河北遵化县马兰峪的清东陵,群山环抱,苍松掩映,乃清初顺治皇帝亲点的“万年吉地”,清代在这里先后修建了九座帝后陵和五座妃园寝,安葬着顺治、康熙、乾隆、咸丰和同治五位皇帝和众多后妃。今天,清东陵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成为一处著名的旅游景区,吸引着众多游客纷至沓来。 进入陵区,人们首先看到的是昌瑞山下一座孤立于风水墙外的陵园。仔细观览,于残垣断壁间仍可发现其规制相当特殊。该陵没有马...[ 查看全文 ]
2012-11-29

专题推荐:

推荐访问
2013述职报告 2013教师招聘 深圳教师招聘网2013 2013苏州教师招聘 2013山西教师招聘 2013河南教师招聘 中国教师招聘网2013 成都教师招聘2013 初中历史教师招聘 历史教师招聘 天津市2013教师招聘 杭州2013教师招聘 2013济南教师招聘 山东省2013年高考 2013年江西高考大纲 2013浙江高考说明 2013年高考加分项目 2013新课标高考考纲 中考网 上海中考网
热点推荐
中考化学压轴题 中考生物题库 中考满分作文200字 中考改革 中考满分作文500字 中考记叙作文 中考真题 中考招生简章 希望杯 中考成绩什么时候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