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相关文章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明朝朱氏皇族的归属的相关文章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明朝朱氏皇族的归属

历史 庞大的明朝皇族——凤阳朱氏数十万成员,大部分在第一场劫难中被农民军屠杀了。另一部分又在抗清保国的战争中壮烈殉国了。除了这两部分外,在这场空前浩劫中侥幸逃生的皇族成员,又开始了更加艰难的生活 据历史记载,在明清鼎革之际,有一部分皇族成员,如皇太子朱慈(火+良)、崇祯三子定王朱慈炯、四子永王朱慈(火+召),秦王朱存枢、晋王朱求桂、代王朱传(火+齐),先被李自成农民军俘虏至北京。清抹攻陷北京后,这部分被俘皇族在兵荒马乱中失踪,生死不如,下落不明,一直成了历史疑案。 为了躲避满清的迫害,一部分皇族成员,在国破家亡之后,纷纷隐姓埋名,或窜伏山林,或辗转流徙,开始了艰难的逃亡生活。如出自宁藩的宗室八大山人,在明亡后,便自动放弃了朱姓,自号雪个,后来干脆出家当了和尚,只是把明朝灭亡的日期,偷偷地组成花押签在他的画里,以志不忘自己是大明子孙。 周藩分支安昌郡王朱肃渣,在安昌沦陷后,逃往浙东,投奔鲁监国以海。舟山失败,他战死,其子安昌长子朱某年幼,被母妃携带逃出,后为躲避清廷迫害,来到杭州杭净寺,出家拜豁堂和尚为师,做了和尚,后来到松江一个荒野破庵中偷生。母妃临死时将王印交给儿子,庵中僧人走漏了消息,结果安昌王长子仍被官府抓捕处死,同庵僧人受牵连而死者数百人。 而在广东梅县地区也流传着一个传说,... [ 查看全文 ]
2012-11-29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明朝朱氏皇族的归属的相关文章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明朝疆域南方和西南的退却

明朝初年,安南(今越南)发生内乱,黎苍篡夺了陈氏的王位,又欺骗明朝为陈氏绝后,获得了明朝的册封。不久,老挝将故安南国王之弟陈天平送到,明朝于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护送陈天平回国,被黎氏所杀。于是明朝派兵攻入安南,俘获黎苍。在没有找到陈氏子孙的情况下,于永乐五年在安南设置了交趾布政使司,下辖17府、47州、157县;同时设都指挥使司,下辖11卫、3所。但是明朝的统治受到当地人民的反抗,加上一些官...[ 查看全文 ]
2012-11-29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明朝为何未出现洪武之治

历史出身寒微、放过牛、当过和尚的朱元璋在元末农民起义中纵横捭阖,力挫群雄,终于平定四海,统一宇内。 正是因为朱元璋出身寒微,洞悉百姓疾苦,因此即位后便大刀阔爷,整顿吏治。他说:“吏治之弊,莫过于贪墨。”凡贪墨之徒,一经发现,便绳之以法,毫不宽贷。官吏凡贪赃枉法者,一律发配到北方边地充军。贪污60两以上者枭首示众。就连权势煊赫的驸马欧阳伦,也因私贩茶叶而被斩首。洪武十八年(1385年),户部侍郎郭桓...[ 查看全文 ]
2012-11-29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清朝的“士不知耻”

乾隆五年(1740)秋,北京死了一个石匠,其丧事之风光轰动了京师,达官贵人接踵而至,内阁九卿纷纷往吊,连三朝元老张廷玉也差人送帖。原来该石匠生前承包皇家工程,死后留下巨额家产,又无儿女,义孙义婿争执不下,于是各自拉拢达官贵人以助声势,前去祭吊的官员可按品级分获500—2000两的酬谢,众官僚自然趋之若鹜。詹事府詹事陈浩竟流连忘返,在丧家陪吊数天。乾隆帝闻讯为之大怒,痛斥:“身为大臣,而向出身微贱之...[ 查看全文 ]
2012-11-29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大明帝国的民间印象

个性文人狂飙为我从天落 历代狂者,多是独立苍茫,兀自呼喊,很少有同气的朋友,心底开满孤愤忧郁的花。如西晋的阮籍穷途歌哭,一句“时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的惊人之语,从气势上压倒当世所有文人。有明一代,文人染“狂”病者,却远远超过了其他朝代。 其实这里所谓的“狂”,绝非绿林好汉啸聚山林对抗朝廷之狂,而是文人追求人身自由与思想自由的一种外在表现。元明之交,中原板荡,王纲解纽,为个性意识的滋生提供了适宜的...[ 查看全文 ]
2012-11-29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不知所终的史可法

清顺治二年(1645)清军大举南下,明督师史可法与军民固守扬州孤城,阴历四月二十五日,清兵破城而入,大肆屠杀十天。关于明将史可法的下落,当时人洪承畴就曾发问:“果死耶?抑未死耶?”此后关于史可法去向的记载、传说颇多。 有的说,史可法于城破时出城逃生。具体出逃过程又有异辞。一为缒城出走,计六奇在《明季南略》中记日:四月二十五日,清兵诈称明总兵黄蜚的援兵到,史可法令开西门放行,清兵进城,即攻击明军。史...[ 查看全文 ]
2012-11-29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孙中山为什么要告祭明太祖

1912年2月12日,清帝宣布退位。作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孙中山,紧接着办了两件事。一件是于13日向参议院发出《辞临时大总统文》和《推荐袁世凯文》;另一件是于15日举行“民国统一大典”。作为大典的一项内容,就是由孙中山亲自率领“国务卿士、文武将吏”拜谒明孝陵。这次拜谒活动,以孙中山名义发表了两个文告:一是《祭明太祖文》,一是《谒明太祖陵文》。前一篇是“祝告文”,后一篇是“宣读文”,两件均已收入《...[ 查看全文 ]
2012-11-29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甲申的回想

甲申的回想《明季北略》的史学价值与辨谬 《明季北略》这部书,在晚明史研究上,有着重要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个影响,还不仅仅止于史学,她甚至改变了中国人的价值观和英雄观。两三年前我就想写篇关于她的文章,写了四千多字,硬盘被人格掉了,一时气急败坏,就没有再写。今天看见有人又引用了她(而且引用的是错误的资料),不由感怀思旧蓟门的飘雪与岁月的无常,逝者如斯!被我读坏了的那套《明季北略》如今静静的躺在四...[ 查看全文 ]
2012-11-29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感崇祯

在中国历史所有的亡国君主中,恐怕再也没有比明崇祯帝朱由检更能博得后人那样无限同情了。“君非甚暗,孤立而炀灶恒多;臣尽行私,比党而公忠绝少。”连大明帝国的掘墓者李闯王都如许评价他的对手。魏忠贤气焰何等嚣张,爪牙遍布内外,亲信森然满朝,权倾天下,史无论矣,而崇祯以雷霆手段除灭之,当时崇祯十七岁,登基只有三月;除掉魏阉之后,就立即起用早前被罢免的袁崇焕为蓟辽督师,整顿边防,在接见袁的同时,赐上方宝剑,谕...[ 查看全文 ]
2012-11-29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应该正确评价吴三桂三海关投清

很多时候,历史是不能用简单的“是非”来进行评判的,当我们把目光从孤立的“是非”中收回来,投放到当时具体的环境中的时候,我们就会很容易地发现:吴三桂其实已经没有别的选择了。山海关不过是区区小城,在清和大顺这两股强大势力的夹击下,绝对没有进行武装割据的可能,也就是说,吴三桂这一班人马要么投向大顺,要么投向清庭,绝对没有第三条路可走。而事实上到了这个时候,选择已经变得非常容易了,关里的大顺政权,虽然是汉...[ 查看全文 ]
2012-11-29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千古失败帝王州 南京

南京,古称金陵,又名建业或建康,史家们称其为六朝的古都。此六朝是指晋及五代宋、齐、梁、陈,加上三国时期的吴国,共计六朝。在南京第一次成为国都(吴都)时,诸葛亮出访吴国,来到南京,他以军事家的眼光考察了南京周围的地形地貌之后,认为南京是虎踞龙盘之地。所谓虎,是指南京城北的紫金山,亦名钟山;所为龙,是指绕南京城而浩荡东逝的长江。以他的眼光看,南京可以作帝之州。所以诸葛亮说“钟阜龙蟠,石城虎踞。” 在东...[ 查看全文 ]
2012-11-29

专题推荐:

推荐访问
2013述职报告 2013教师招聘 深圳教师招聘网2013 2013苏州教师招聘 2013山西教师招聘 2013河南教师招聘 中国教师招聘网2013 成都教师招聘2013 初中历史教师招聘 历史教师招聘 天津市2013教师招聘 杭州2013教师招聘 2013济南教师招聘 山东省2013年高考 2013年江西高考大纲 2013浙江高考说明 2013年高考加分项目 2013新课标高考考纲 中考网 上海中考网
热点推荐
中考人数 中考招生简章 中考物理试卷 中考政治试卷 中考历史题库 中考语文试卷 中考语文答案 中考英语真题 中考分数查询 中考地理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