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论明清两朝
现在很少人知道并相信,在明朝中后期,中国就已经开始了近代化!满人入主中原打断了这一历史进程,耽误中国整整300年。 一般人都想象不到,明朝非常先进与开放,在许多方面不仅不落后于西方,而且还居于世界领先水平。 首先,我们先看明朝的精神文明: 明代的中国,在伏尔泰眼中是西方学习的榜样。那时的皇帝似乎不很勤政,但良好的体制和各级官僚很好地维持着帝国的运转。那时的知识分子也不再仅仅是皇权的依附物,而把书院作为抗争的阵地,并敢于在朝堂上与皇帝据理力争,而且象王夫之、唐甑这样的学者则开始关注人权等问题。中国全境亡于蒙古的痛苦经历和关外落后民族的不断侵扰,也使得知识分子开始把目光投向“民族国家”的构建问题。书院的广泛分布、生活的富足、教育的普及,使得各种学术活动遍地开花,也使得更多的中国人有条件与同期脱离了宗教束缚的西方人一样思考着人性问题。那时,以中原华夏贵胄自居的明代知识分子,是自信的,也是开放的,从皇帝到各级官僚,再到一般知识分子,对西方先进技术的掌握和引进抱着热忱的欢迎态度。以往被看得很低的“奇淫技巧”,在明代也获得了广阔的生存空间,当时中国人的思想自由和创造力都极其惊人。 1、在政治思想上,许多思想家都把思想锋芒都达到了“民权”高度。王夫之提出了虚君立宪思想,他说:“预定奕世之规,置天子... [ 查看全文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论明清两朝的相关文章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同是削藩 为何汉景帝与建文帝一成一败?
明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六月,已经进行了四年的“靖难”之役结束,战争以“反王”朱棣战胜了“合法”的皇帝朱允炆,夺取了政权而告终。由此追溯到汉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以吴王刘濞为首的七个诸侯王反叛,其声势之大、叛军数量之多、反叛的地区之广都远胜于朱棣的“靖难之役”,但那场叛乱却在短短的三个月内被镇压了下去。同是因为“削藩”而起的叛乱为何会在一千五百多年的时间里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呢? 纵...[ 查看全文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大明律》和《大清律》的制定及其特点
中国封建法律制度到明清时期发展到最成熟的阶段,它极其周密地以法的手段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利益,并调节处理社会内部的各种关系,反映着封建社会晚期各种矛盾的激化,封建法制的腐败也有了充分的暴露。 明清两代都是在夺取全国性政权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自己的法律制度,并在建立统一王朝以后,进一步将之充实起来的。两个朝代的具体过程虽有不同,但在结合本身实际情况,大力吸取前代的封建法律的经验成果,在沿袭旧制的基础...[ 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