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宋的监察机构
宋代监察机关,沿袭唐制,中央设御史台,下设三院,《宋史·职官志四》说:“其属有三院:一曰台院,侍御史隶焉;二曰殿院,殿中侍御史隶焉;三曰察院,监察御史隶焉。”御史台设有御史大夫和御史中丞。御史大夫名义上是御史台的最高长官,但宋初不除正员,只作为加官,授予其他官员。检校官带宪衔的,有检校御史大夫。元丰改官制后,一并除去。因而御史中丞便成为御史台的真正长官,称为台长;副长官是侍御史知杂事。御史官的职掌是“纠察官邪,肃正纲纪。大事则廷辨,小事则奏弹。”上至宰相,下至一般小官,都在御史监察弹劾之列。官阶低而任殿中侍御史,或监察御史者,称“监察御史里行”。此外,还设推官二员,专管审理刑事案件。三院御史上疏言事,评论朝政或弹劾官员,按规定必须先向中丞报告。仁宗时,刘筠任中丞后,御史言事就不必请示本台长官了①。 地方官的监察,由通判负责。同时,皇帝还经常派遣转运使、按察使、观察使到各地去监察,这些都属于外任御史。转运使本来是管理财政的,但也兼任监察官吏。南宋时,地方监司官职权加重,安抚使称帅臣,宰相外出巡事时,虽说是典州,亦必兼此职。后来在安抚使之上设宣抚、制置二使,不领州而位在诸路帅臣之上,成为一路之长官。开元代行省承宣布政司,开明代按察司制度之先声。 宋代的御史官人数没有定制,可多可少,随皇帝... [ 查看全文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宋的监察机构的相关文章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宋朝纸币设三种防伪标识仍难阻假币泛滥
作者:李开周 假钞闹得人心惶惶,今日如此,古代亦然。 北宋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行用的纸币,此外宋朝还有钱引、会子、关子等各类纸币。它们也使用了防伪技术,造纸、印钞等环节都由国家严密监控,并有严刑峻法惩处犯案者——即便如此,还是挡不住假币泛滥。 胡子远是南宋人,做过知县,写得一手好文章,跟著名诗人范成大和著名词人周必大都是哥儿们。家底也厚实,几千亩地,几百间房,房屋出租,土地也出租,房租和田租哗哗地往...[ 查看全文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资治通鉴》为何从周威烈王23年写起
第一次通读《资治通鉴》时,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当时我正在天津大学读书。这部共294卷的巨著300余万字,我当时看的是缩印本,厚厚的4大本。读完后,我当时就有个困惑:与《资治通鉴》同为“史学双璧”的《史记》是从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写起,《资治通鉴》为何从周威烈王23年写起? 时隔十多年后,这个长期以来困惑我的问题,终于在毛泽东晚年与身边工作人员的谈话中找到了答案。毛泽东谈笑风生地说:“……司马光之所以...[ 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