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鲜卑族对隋唐历史的影响的相关文章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毛泽东为何盛赞唐朝宰相马周?
唐太宗李世民的肱股之臣,大家熟知的大抵有长孙无忌、房(玄龄)谋杜(如晦)断、名将李靖、谏臣魏征等。但在一代伟人毛泽东眼里,唐太宗手下诸重臣中,最有才具的却是被后世逐渐淡忘的马周。毛泽东曾经盛赞马周撰写的那份时政奏折,称其是继西汉贾谊著名的《治安策》后的“第一奇文”,并认为马周的才德远在商代名相傅说、助武王灭纣的姜子牙之上。
据《新唐书》记载,马周幼时即父母双亡,孤苦伶仃,却嗜书如命,不足二十岁便已...[ 查看全文 ]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江淮大国 杨吴政权的崛起
从唐末至五代,杨吴政权统治江淮地域近四十年。在唐末的藩镇混战中,“高才捷足”的杨行密崛起于淮南民间,转战于长江南北,开创杨吴基业。虽然由于传统的正统观念的影响,这个雄据于江淮之间的大国被置于历史上众多旋起旋灭的小国的地位。但它的存在,与中原王朝几成南北对峙之势。使得南方诸政权并存的局势得以实现。而杨吴政权也在其三十余年的发展中,在政治上实现了由藩镇到王国的转型。并为以后的南唐奠定了坚实的经济文化基...[ 查看全文 ]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对秦隋两朝的小思考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完成统一大业。公元589年,隋灭陈再次统一中国。
从时间上来看,这两个王朝间隔甚远,将其拿来一同进行思考似乎有欠妥之处。每一个王朝建立以及它的灭亡都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而在看似漫长时空差距和独立的历史背景下,却有着对于今人而言惊人的相似之处。
首先,秦隋两朝的存在时间短暂,但都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王朝,秦开启了中国的大一统“帝国时代”,隋终结九品中正制改善了帝国...[ 查看全文 ]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隋将贺若弼的口舌之祸
陈 倩
中国有句老话,叫做“祸从口出,病从口入”。可见言辞不当与不慎会带来多么严重的后果,而这句名言在封建王朝中那些伴君如伴虎的大臣身上体现得最为突出。我国历史上不知道有多少忠良文臣,多少勇猛武将,他们不是死于鞠躬尽瘁的朝堂之上,不是死于为国尽忠的征途之中,而是倒在自己那小小的三寸之舌下。勾践与文种可以共患难,却难以共富贵;刘邦与韩信可以共建伟业却不能共享安宁。历朝历代的开国之君往往也被称作是屠戮...[ 查看全文 ]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大唐军威为何能横扫亚洲
汉家兵马如日月!大唐军威为何能横扫亚洲
“一个受到震惊的亚洲从他身上看到了一个陌生的、史诗般的中国。决不向蛮族求和,也不以重金去收买他们撤兵,唐太宗扭转形势,战胜他们,使他们害怕中国。”——【法】勒内·格鲁塞:《草原帝国》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意气风发的时代,这个“大有胡气”的朝代中,边疆战争之频繁和战胜次数之多,在中国古代史上非常罕见。所以只有唐朝才能诞生专门的边塞诗派,诞生像“年年战骨埋荒外...[ 查看全文 ]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唐朝最令人惋惜的名将之死
张巡之忠:
他带领数千士兵守卫被叛军围困的睢阳之时,还是有可能杀出一条生路,保全性命的,但他深知睢阳一丢,唐王朝就会永远失去江淮地区,那么再次复兴的希望就没有了。于是他放弃了逃跑的一线生机,而选择了死守,他希望,哪怕是周边有一个节度使的援兵赶到,睢阳的形式立刻就能够得到逆转。
张巡之义:
在睢阳最困难的时候,粮食吃光了,马匹吃光了,树皮草根吃光了,天上的麻雀和地下的老鼠都吃光了,这时,睢阳守军迫不...[ 查看全文 ]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大唐王玄策一人灭古印度
话说大唐贞观二十二年,印度半岛最强大的中天竺统一了北印度,建立了摩揭陀帝国,并很快与唐朝建立了友好关系。唐太宗派遣王玄策出使天竺五国,蒋师仁为副使。当时天竺分为中天竺、东天竺、南天竺、西天竺、北天竺五国。中天竺王尸罗逸多刚死,国中大乱,其臣那伏帝阿罗那顺自立为王发动政变,目中无人,纂位的新王阿罗顺那听说大唐使节入境,竟派了二千兵将伏击。王玄策仅带三十从骑,虽奋力苦战无奈双拳难敌四手,终因兵少王玄策...[ 查看全文 ]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安西和北庭的消亡
安西和北庭的消亡:大唐如此丧失对西域统治
753年前后,正是唐朝经营西域的全盛时期,但是此后随着国内政局的的剧烈变化,唐朝在西域的势力也大大衰退,由高峰跌入了低谷。755年(天宝十四载),唐朝国内爆发了有名的安史之乱,由唐朝蛮族将领安禄山、史思明率领的东北边疆叛军长驱南下,攻陷东、西两京,唐玄宗怆惶逃出长安,南下四川盆地。玄宗的儿子肃宗在灵武继位之后,调集西北边军勤王平叛,守卫西域的安西、北庭节度...[ 查看全文 ]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隋唐两朝征战高句丽的原因
隋唐两朝前仆后继征战高句丽的原因
我国不同朝代都有异族侵略之患,只不过程度大小不同,那么在他们强大之前是否有必要把它掐死在萌芽状态呢我相信这样一个原则,国与国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和敌人,没有绝对的公理和正义,永恒不变的只是国家利益。
但并不是所有政治家都能理解并遵循这一原则,甚至包括中国近现代的一些精英领袖们,在处理国与国关系时犹如孩童般的天真,哥们般的义气,愚夫般的鲁莽。
这一点,他们还不如我们...[ 查看全文 ]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唐朝历史上的四次玄武门之变
唐朝历史上的四次玄武门之变
李唐皇朝有国290年。读与之有关的史籍(新、旧《唐书》和《资治通鉴-唐纪》等),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从高祖开基到玄宗朝之前的93年中,发生了四次宫廷政变,而这四次政变却都牵涉到当时的皇宫城墙的北面正门——玄武门。
第一次政变发生于唐高祖武德九年(公元626年),是秦王李世民与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之间皇位继承权之争的总爆发。世民和建成、元吉同为高祖原配窦皇后所生,建...[ 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