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被漠视的的十大汉族名将的相关文章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三国十大冤假错案
吕伯奢
却说曹操刺杀董卓不成,连夜逃命,来到成皋地方。见到父亲故交吕伯奢。奢曰:“我闻朝廷遍行文书,捉汝甚急。”匆匆上驴而去去买酒。操与宫坐久,忽闻庄后有磨刀之声。操曰:“吕伯奢非吾至亲,此去可疑,当窃听之。”二人潜步入草堂后,但闻人语曰:“缚而杀之,何如?”操曰:“是矣!今若不先下手,必遭擒获。”遂与宫拔剑直入,不问男女,皆杀之,一连杀死八口。搜至厨下,却见缚一猪欲杀。宫曰:“孟德心多,误杀好人...[ 查看全文 ]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襄樊之战看关羽
一般人认为,关羽发动襄樊之战的时机稍微晚了点,如果乘着曹操大军还在汉中与刘备对峙的时候,效果会更好一点。即使再晚一些,当宛城发动反曹起义的时候,也是有好处的。但关羽却选择了七月,这是为什么呢?关羽应该是考虑到正是涨水的季节,有利于水军沿汉水进攻,不利之时也可以沿汉水撤退。这应该是在步骑兵方面实力不如曹军的关羽所被迫采取的策略。至少可以在天时与地利方面占据不败之地。
实际证明,在这个季节的战争对水军...[ 查看全文 ]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论刘备的转变
从仁义之主到乱世枭雄——论刘备的转变
刘备一直是一个饱受争议的历史人物,誉之者称其仁义宽宏,是历史上少有的仁君,贬之者斥其虚伪做作,假仁假义之徒。民间也有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的说法,观正史,作者似乎疏漏了一点,就是没有写出刘备转变的具体原因,我的感觉是刘备前后行为的反差太大。
被吕布偷袭徐州到荆州投奔刘表的这四年,可以说是刘备一生中的转折点,在这四年之前的刘备,是真心真意以拯救万民为己任,行的是...[ 查看全文 ]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东吴取荆之七弊
不论背信与否,客观上,吴取荆州从战略上似乎是弊大于利,此所谓站在东吴立场上的取荆七弊是也。
第一,促使力量对比发生不利变化
吴蜀当时合力与魏国实力相差尚远,和则可图共存,战则此消彼长,两国必亡于魏也。惧怕蜀灭魏更不成立。关羽威镇华夏有之,迁都云云无非一时亢谈。魏国如于禁者何止十人,七军之数,又几可十倍计之?蜀魏吴力量对比并未改变,久攻樊城不下可为佐证。便无东吴,岂畏云长?取得荆州,对吴国的力量增强...[ 查看全文 ]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历史无情鲁肃冤
如果死后的美名是一种财富,那么诸葛亮绝对是整个三国历史上最为富有的人。他的财富不仅多,而且来得便捷。
未出茅庐而三分天下,足以证明诸葛先生的实力。但随之而来,许多好事便不知不觉归在了先生的名下。什么火烧博望,火烧新野,舌战群儒,智激孙权,草船借箭,巧借东风,三气周瑜,安居平五路,勇设空城计,以至于死后退仲达。这些佳话要么子虚乌有,要么掠人之美,真真假假传播千年,荣光却都实实在在属于了诸葛亮。诸葛先...[ 查看全文 ]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刘备的政治品格
三国时代,曹操、刘备、孙权都是杰出的政治家。若论他们的德行、品格,曹、孙则远远不如刘备。刘备立身处事所表现出的品格特点,虽属于中国传统的政治思想理念范畴,但作为政治家的品格而言,至今不失为一面光亮的镜子。
在汉末三国那个动乱的年代,曹操表现出纵横天下的超人之才和非凡之能,用“奸雄”二字概括是很不确切的,问题主要是他的个人品格存在严重缺陷,如屠徐州、坑降卒,残杀生灵无数,为人又诡谲多诈,崇尚独夫哲学...[ 查看全文 ]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同情蜀汉的理由
1 理想——执行者——持续性
你可以说“匡扶汉室”的理想既不崇高也不伟大。可你不能否认为了实现这个他们心目中神圣的理想而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的蜀汉君臣们是可敬的。从刘备接受中山大商张世平、苏双的馈赠白手起家,到姜维诈降图谋复汉失败,数十年间几代蜀汉君臣在困难面前从未放弃他们的理想。从刘备到诸葛亮再到姜维,三代领军人物全都倒在实现自己理想的最前线。中国历史上还有第二个这样的王朝吗?
2 操守——清廉—...[ 查看全文 ]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诸葛亮为什么坚持北伐
根据《三国志》记载,诸葛亮从刘禅建兴五年到建兴十二年,前后无次兵出祁山,实现刘备的“兴复汉室”的未竟之业。但是,先后五次都没有取得象样的成绩,甚至多次被迫退兵。于是,后世很多人议论诸葛亮北伐本来就没有成功的可能,当然也有其他多种议论。笔者以为对于诸葛亮为什么北伐,以及在多次失败之后为什么仍然坚持北伐这个问题,应当从两个方面进行考虑。第一、诸葛亮是否认为其当时北伐会成功?第二、诸葛亮如果认为北伐成功...[ 查看全文 ]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工程师蔡伦的太监政治生涯
纸,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世人皆知道,纸的制造工艺是东汉蔡伦发明的,然而,有多少人知道蔡伦是个宦官,而且还有过一段不平凡的政治生涯呢?
蔡伦字敬仲,是东汉桂阳郡人。东汉的桂阳郡也就是相当于是现在的湘东南地区。史书上没有说明蔡伦是如何做了宦官的,只是简单地说:“以永平末始给事宫掖,建初中,为小黄门。及和帝即位,转中常侍,豫参帷幄。”(后汉书)。最后四个字“豫参帷幄”很不同寻常。虽然东汉时代,皇...[ 查看全文 ]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公羊儒学的汉代大复仇观
诚然,在中国至少从战国初开始就不曾存在过的复仇自由,在以后任何时代也不存在,可是,复仇的问题为何会变成刑事政策乃至司法方面研究的对象呢?我认为,它之所以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社会问题,完全是因为在复仇问题上,儒家的伦理与法律发生了冲突,而在现实中的冲突,则正是伴随着西汉中期儒学踏上封建的神坛、成为官方占统治地位的学说以后,才逐渐变得显著起来。如果要划分其中的阶段,可以分为:第一个阶段,是《春秋公羊传》...[ 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