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铁饭碗的年轻人折射出什么
20年前,大批体制内人士扔掉“铁饭碗”,奔向商海劈波斩浪,形成波澜壮阔的“下海潮”,他们中的许多人已经成就一番事业,并被年轻人奉为偶像。在改革不断深入、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许多年轻人却将争取体制内就业,守着编制过安稳日子作为现实选择。 要事业,还是要编制?年轻人的“编制纠结症”究竟折射什么样的社会心态?编制的光环究竟有多耀眼?事业单位改革能否淡化和消除“编制情结”?我们究竟应树立怎样的事业观?新华网记者近期围绕相关话题进行了深度采访和探讨。 新华网记者 姜春媛 陈元 韩元俊 (一)透视年轻人的“编制纠结症” 在私营外贸企业做了六年业务员的张倩倩最近作出一个重要决定:重拾书本,报名参加老家温州市某县城一个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在她看来,过了30 岁,就一定要有稳定的工作和优越的生活保障。挤进体制内,成为有“编制”的人,被张倩倩认为是获得这种保障最直接最有效的路径之一。 近日,新华网记者采取多种方式在北京中关村、两所高校、宣武门sogo百货等不同地点,随机选取50人做的小型调查显示:31人选择“要编制”,占62%;8人选择“要事业”,占16%;11人选择在事业和编制之间“很纠结”,占22%。 实际上,张倩倩和众多调查对象一起,构成了当前经济转型发展、改革不断深入、社会思维... [ 查看全文 ]求铁饭碗的年轻人折射出什么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