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考热引发的思考
每个时代都有无法回避的选择,当超过150万的年轻人走进同一个考场,国考就是这样一个无法回避的潮流。 对报考的个体,人们评价“上进”;对报考的群体,人们表示“担忧”。纠结的目光里满是疑惑:为什么20年前,大批体制内的官员、学者及学成归来的海外留学人员,纷纷投身市场大潮;20年后的今天,却有每年上百万的大学生争相挤入体制内? 其实,国考热作为一扇可以洞察社会运行态势的窗户,透过它,可以看见壁垒,也可以看见桥梁。 “国考热”体现 转型期社会问题 “如果社会保障制度的双轨制不被改变,国考热一定还会持续下去。”山东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侯风云明显感觉到,基于不公平的社会分配制度的这种热,亟需改变。 侯风云,这位对就业市场颇有研究的山东省政协委员很理解年轻人的选择。她承认,每当听说有学生考上了公务员,自己也会由衷地高兴,“对比一些进入私企的同学,进入机关、国企、事业单位,在现阶段的确是最稳定也是最有保障的工作。”它意味着现实选择的利益最大化。 山东大学硕士陈宽(化名)毕业后进入国内的一家知名市场化媒体工作,月薪万元左右,一度被同学们羡慕。一次与高中同学的偶然聊天却让他倍感受挫。那位毕业于驻济某二本院校的同学,2007年通过省直机关公务员考试进入“体制内”。这一次,这位同学说的是自己的“... [ 查看全文 ]国考热引发的思考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