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相关文章

2013中考语文复习: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八上) 学习导航的相关文章推荐

2013中考语文复习: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八上) 学习导航

【译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的夜晚,我脱了衣服,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里,(十分美好),我高兴地起来走到户外。想到没有人与我同乐,于是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的柏树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啊。 【主要内容】本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文章仅84字,却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 【主题思想】理解本文所要传达出的思想,应该理解“闲人”的含义。“闲人”,即清闲的人,这里并非是指闲极无聊、无所事事的人,而是包含着复杂的意味。首先,“闲人”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作者与张怀民欣赏月夜景致时感慨到“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表面上是自嘲地说自己和张怀民是清闲的人,闲来无事才出来赏月的,实际上却为自己的行为而自豪——月夜处处都有,有了人的欣赏才有美,只有此时此地的月夜才是最幸运的,因为有情趣高雅的人欣赏它。其次,“闲人”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 【文章结构】“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时值冬初,寒意森森,正“解衣欲睡”之时,月色悄然入户,于是作者“欣然起行”。“欣然”写其兴... [ 查看全文 ]
2012-12-11

专题推荐:

2013中考语文复习: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八上) 学习导航的相关文章

2013中考语文复习:爱莲说 周敦颐(八上) 学习导航

【译文】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晋朝的陶渊明唯独喜欢菊花。自唐朝以爱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我则唯独喜爱莲花--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没有(缠绕的)蔓,(也)没有(旁兔逸的)枝;香气远播,更显得清芬,它笔直地洁净地立在水中,(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君...[ 查看全文 ]
2012-12-11

专题推荐:

2013中考语文复习:刘禹锡(八上)学习导航

陋室铭 刘禹锡(八上) 【译文】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有灵气了。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因为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与我谈笑的都是博学的人,往来的没有不懂学问的人。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阅读珍贵的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雄的玄亭。孔子说:...[ 查看全文 ]
2012-12-11

专题推荐:

2013中考语文复习:桃花源记(陶渊明)学习导航(七上)

桃花源记(陶渊明) 【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渔为生。(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遍地,鲜嫩而美丽,落花纷纷。他非常诧异。继续往前走,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林的尽头正是溪水的发源地,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亮。渔人于是下了船,从洞口进去。起初,洞口很狭窄,只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 查看全文 ]
2012-12-11

专题推荐:

2013中考语文复习:孔子语录学习导航(七上)

孔子语录(七上) 《论语十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温习)它,不也高兴吗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 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 【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 曾子说:“...[ 查看全文 ]
2012-12-11

专题推荐:

2013中考语文复习:诵读课有两个基本特点

1、核心是培养语感学习文言而立足于诵读,实质上就是要把这种语体变为自己的语言习惯,如同各民族视自己的共同语为习惯一样。 前面已经说过,语言习惯首先来源于听,其次是说,能听会说,就是习惯的养成,换言之,即有了语感。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提倡反复诵读,力求课堂上书声琅琅,正是用出声的读同时进行“听”和“说”两个方面的训练。这样做,就是将语感的培养放在教学的核心位置上——更确切地说,就是让学生在诵读中感知...[ 查看全文 ]
2012-12-11

专题推荐:

2013中考语文复习:诵读课的一般进程

诵读课的一般进程是:诵读的准备——课堂诵读练习——课后巩固。兹分述以下:1、 诵读的准备一般应在课前预习中完成;在特殊情况下,也要占用少量的课堂时间,以不超过15分钟为宜。 课前预习在诵读课教学中十分重要,因为课堂的大部分时间要用于诵读练习(含教师领读、学生试读和背诵的检查);准备得不充分就会拖延进度,影响课堂气氛。主要任务是完成常规性的准备工作,包括试读课文,看注释及有关提示,划难疑点和关键语句...[ 查看全文 ]
2012-12-11

专题推荐:

2013中考语文复习:记诵也要讲究技巧

记诵在任何时候都是必要的,问题在于记诵什么,用怎样的方式训练学生记诵。过去的学塾强调记诵并没有错,错就错在用强迫的方式让学生死记硬背一些他们一时不可能理解的篇章。我们的诵读课则不然:学生读的都是历代名篇中的短制,易于理解,且无佶曲聱牙的文句;更为重要的是,其记诵活动被置于教师的具体指导之下,讲究记诵的科学性。看不到这一点,把我们的诵读跟旧时代的机械诵读等同起来是错误的。 记诵的科学性主要表现在记诵...[ 查看全文 ]
2012-12-11

专题推荐:

2013中考语文复习:背诵量必须达到一定的标准

所谓“入门”,指的是读一篇浅显的文言文能粗知大意;具体的说,就是大部分语句能理解,个别的虽不能解也猜得出几分。要达到这个标准,就要不断地积累背诵量,这就要求在一定的期限内坚持不断地诵读。不能坚持诵读,背诵量不足,则如孟子所云:“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犹弃井也。”这是多年来文言文教学一个重要失误。这个“苦果”我们决不能继续尝下去。 根据培养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需要和目前高中学生的实际情况,按照循序渐进...[ 查看全文 ]
2012-12-11

专题推荐:

2013中考语文复习:诵读才是文言文入门的正确途径

古语云:置之齐则齐语,置之楚则楚语。这是说,学习语言要有一个“活”的语境,周围的人说的某种语言,我们时时可以听到,听了再跟着说,就自然而然地接受了别人的表达习惯和表达方式。从这种情况可以看出,学语言须从听入手。这大概是学习语言的普遍规律,不限于方言。 这条规律在文言学习中能不能起作用呢?文言,是在古汉语口语的基础上经过加工提炼而形成的一种以简洁、典雅为特征的书面语体,人们平时说话是不会用它的,因而...[ 查看全文 ]
2012-12-11

专题推荐:

2013中考语文复习:注重复习中的争分点

期末考试临近,同学们都已进入了紧张的备考阶段,思想上重视的同时,更要注意各个学科的学习方法。 语文的复习要注重知识的积累,常用字词的正确拼写、短语以及古文的背诵,这些作为基础内容,建议不要找具体的某一些时间来记忆,而是要学会多多利用课间、上下学路上等这些零碎时间,将时间进行最大价值地利用。 对于作文,要给文章增添亮点。在审题基本正确、内容基本充实、结构基本清晰、语言基本流畅的基础上,增加到位、独特...[ 查看全文 ]
2012-12-11

专题推荐:

推荐访问
语文老师述职报告 2013述职报告 研究性学习报告 学习总结报告怎么写 2013教师招聘 深圳教师招聘网2013 2013苏州教师招聘 2013山西教师招聘 2013河南教师招聘 中国教师招聘网2013 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 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广西语文教师招聘 成都教师招聘2013 语文教师招聘 天津市2013教师招聘 杭州2013教师招聘 2013济南教师招聘 十八大学习思想汇报 山东省2013年高考
热点推荐
中考奥数 中考作文技巧 中考历史答案 中考时间安排 中考备考辅导 中考复习资料 中考历史试卷 中考满分作文100字 中考化学题库 中考准考证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