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相关文章 痛苦会让我们收获到什么?的相关文章推荐
痛苦会让我们收获到什么?
心理咨询师告诉记者,在心理治疗中常可以听到个案这样的抱怨:为什么心理治疗这么痛苦?你可不可以不讨论那些让我痛苦的事情?为什么做治疗要比治疗之前还痛苦?
那么,痛苦究竟是什么?它有哪些表现形式和承载方式?我们应该如何面对痛苦?痛苦会让我们收获到什么?
1 什么是痛苦?
生物学家曾经做过实验,将一条有孤僻症的狗放在屋里,然后主人离开。结果不到一小时的时间,狗狗便开始撕咬东西,同时狂吠起来……
生物学家的这个实验并不是孤本,事实上很多狗狗都会有这种反应,一旦当主人离开它们,经常会发现一些袜子、枕头会被狗狗撕烂、咬坏。这是因为狗狗害怕孤单,害怕主人离开它。
而狗狗的这些反应,正是由于感情上的失落所致。
按照心理学上的解释,痛苦是指能够感受到的难过或不愉快,因为这些难过以及不愉快而表现出来的一种心理状态。
痛苦有着多种不同的表达方式和承载方式。当肉体遭受创伤时,体现的是肉体上的痛感,是一种机体受损的物理感受,可以视为等同于“疼痛”。当精神遭受打击时,痛苦表现为心理上的一种失落或无奈。这是感情上的因素,是高等级生物才具有的思想意识。
2 潜伏在内心的恐惧
心理咨询师告诉记者,有一位个案,事业成功、性格坚强,因为婚姻破裂前来咨询。
在治疗期间,她体验到非常大的恐惧,她跟心理咨询师抱怨是因为...
[ 查看全文 ]
痛苦会让我们收获到什么?的相关文章
为什么我们在很多时候会不快乐呢?
为什么我们生活中充满了无数的快乐与不快乐,当然,大多数人希望自己的生活永远的是快乐,那么对于那些不快乐的片段我们应该如何处置呢?当然,有些不愉快的事情我们不能轻易的忘记,为此,大家总是纠结于这些不快乐的事情当中。有没有想过,其实快乐与不快乐是自己的事情,因为自己的原因造成的,即便是别人惹咱们,想让咱们不高兴,但真正决定自己快乐与否的主观条件是咱们自己的心态,或者说是咱们自己对于这件事情的看法而已。...[ 查看全文 ]
中考心理辅导:为什么有些人对“嚼舌根”乐此不疲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为什么有些人对“嚼舌根”乐此不疲呢?
首先,是被人关注的需要。“嚼舌根”的一个基本特征是过度分享第三者秘密。对人际交流的双方而言,关于“第三者”的秘密,并不是每个人都掌握的,然而,对他人生活秘密的好奇却是每个人的天性。如果一个人经过多方打听,知道了别人的一些或真或假的消息,他(她)所说的这些内容往往能吸引很多的听众,使自己成为别人注意的中心。因此,“嚼舌根”者虽然往往在生...[ 查看全文 ]
中考心理辅导:为何会不喜欢照片中的自己
相信不少人都有这个经验,就是看到自己的照片,都会觉得自己被拍得不好看,自此之后,就对拍照产生抗拒。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对自己样貌的描述,而这往往是理想化了的形象。实际上,这个样子跟实际情况是有些距离的。因此,在真实记录自己的照片面前,很多人会有不满意的情绪。
有些人对自己的外貌不满意,很多时候是因为人对自己期望太高,总想成为一个让赞美的人;要不就是因对自己过分挑剔,不容有一点儿缺陷;还有些就是因审...[ 查看全文 ]
中考心理辅导:为什么会形成下意识的条件反射
当亲人病重快要断气,你向病床走近时,就会克制不住,流出眼泪来;当你走到海边,你会下意识地深深地吸一口气;当别人告诉你家里发生意外时,你会下意识地向家里跑去。当一个母亲听到儿子溺水的一瞬间,她会下意识地狂奔,哭叫,会向奄奄一息的儿子猛扑过去,急切地呼叫儿子的名字,用双手摇动儿子的身躯。她当时只意识到一点,就是尽快地求助大家来救活孩子。其他动作、表情、姿态、手势、语言、情感,都是自然而然产生的,是并不...[ 查看全文 ]
中考心理辅导:为什么“惜时”这么难?
从幼儿园开始,老师就教育我们要“珍惜时间”:关于珍惜时间的格言警局,小时候我们随便就能背出一打:什么“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什么“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什么“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关于珍惜时间的故事,我们随便就能说出一篮子:什么头悬梁锥刺股、什么司马光做警枕,什么鲁迅刻“早”……
但是,随着年龄渐长,大家都会发现,所有的珍惜时间的警句和故事,都是“坑爹”的:珍惜时间,不是背几首诗歌、...[ 查看全文 ]
中考心理辅导:是什么治愈我们
到底是什么让我们疗愈和成长,是更多的心理学知识吗?
我还有几个朋友都经历过这样的阶段,似乎把自己分析得很透彻了,问题依旧。
在我的治疗经验中,曾经有过几次精采绝伦的分析,当事人也拍手赞叹,恍然大悟,说收获极大。一个月后,当事人又出现了相似的行为,我提起那次分析,当事人居然说,不记得你是怎么分析的了,只记得当时很精彩。
于是我问这么长时间,我们的治疗中,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他举了几个例子,都和专业...[ 查看全文 ]
中考心理辅导:情绪什么时候好转呢?
自己感到没有精力,也没有能力于任何事情,更甚者,觉得活着没什么意思,出现轻生的念头。大多数人处于这种状态时,都能够意识到自己状态不太正常,但他们并不认为自己有能力改变这一切。他们往往采用一种消极的应对方法,躺在床上对自己说:等我情绪好转时,我就能够……。
然而,情绪什么时候好转呢?似乎并不在自己的控制之下。
面对这种情况,人们往往相当苦恼,急于摆脱却又不知该从何处着手,只能茫然地等待。其实,人的情...[ 查看全文 ]
中考心理辅导:我们想要寻求的答案
以前喜欢写文章,发表在空间、博客,可能自己因为比较内向,“写”比“说”有更多思考的时间和修改的机会,有可能比脱口而出的话在更大程度上避免歧义的产生,不必立即做出回应,从而降低焦虑水平。相比对话这种接近式的近距离言语交际,书面交际的人际距离最大,这也能够从一定程度上满足独处的需要。
现在写文章的次数越来越少,更愿意一对一地交流,感觉文字有太多局限性,无论我怎么斟字酌句也难以避免歧义的产生,有时,还更...[ 查看全文 ]
中考心理辅导:什么才是真正的轻生活
张德芬---什么才是真正的轻生活
轻生活和慢生活一样,是我们现代人所怀念和欠缺的。
如果你去问老一辈的人,或是有点年纪的人,让他们回忆一下,是以前那种贫穷的、简单的、平凡的日子好,还是现在复杂的、富裕的、多样化的生活来得好。几乎所有的人都回答:当年的好。
生活当然是愈简单愈好,加法加到最后,就没有办法再加了,因为所加的都是物质方面的东西。而人不像动物,对任何事物的需求满意度是有边际效益递减的原理的...[ 查看全文 ]
中考心理辅导:为什么会出现“第十名现象”呢?
前不久,高中同学聚会,分别了近十年,大家都饶有兴趣地打听着彼此的近况。令人惊讶的是,当年全校的高考状元方某如今在一家小公司里做着职员,表现平平,而当年逊色他的同班同学中有很多人在不同领域里已功成名就。
许多研究者对这个问题做过专门的研究,发现学习最好的学生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未必走得最成功,而学习成绩在班里排在第十名左右的学生,后来在工作上的成就比较高,被称为“第十名现象”。
为什么会出现“第...[ 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