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相关文章

2013高考语文复习之虚词位置用法的相关文章推荐

2013高考语文复习之虚词位置用法

易错13 虚词位置不当 易错分析:虚词位置不当是虚词使用中最常犯的错误之一,也是我们在考场上最容易失分的情况之一。不能正确地把握句意和句子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是造成虚词位置不当的主要原因。辨析虚词,离不开具体的语境。因此,我们除了要掌握虚词自身的使用特点外,还必须结合语境,正确地理解和把握句意,理清句子之间和句子成分之间的逻辑关系,正确判定虚词在句中担当的角色。 相关链接 艺术高考 美术高考 音乐高考 体育高考 自主招生 保送生 招生简章 招生计划 高考网址 高考状元 高考网址 高考食谱 《 《  留学群高考频道 2013年全国各高校艺考报名时间汇总 2013年全国各高校艺考招生简章汇总 ... [ 查看全文 ]
2013-02-04

专题推荐:

2013高考语文复习之虚词位置用法的相关文章

2013高考语文复习之实词易错分析

易错12 实词用法不当 易错分析:不能准确把握词语的使用对象、谦敬意味、语法功能,是造成实词用法不当的原因。要遵照语法功能,巧辨实词搭配。句中的搭配关系要根据词语的语法功能来确定,词语搭配一般具有较固定的规则,既要合乎事理,又要合乎习惯。谦辞与敬辞都是以说话者为中心进行区别的,谦辞“谦”的发出者只能是自己,敬辞“敬”的对象只能是他人。根据词性可以判断某词在句子中充当的成分,确定词语的语法功能...[ 查看全文 ]
2013-02-04

专题推荐:

2013高考语文备考:文言虚词“何”

何 (一)疑问代词 1.单独作谓语,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可翻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 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2.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可译为“哪里”“什么”。译时,“何”要后置。 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 3.作定语,可译为“什么”“哪”。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琵琶行》) (二)疑问副词 1.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可译为“为什么...[ 查看全文 ]
2013-01-31

专题推荐:

2013高考语文备考:文言虚词“且”

且 (一)连词 1.递进关系,可译为“而且”“并且”。 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五人墓碑记》) 2.递进关系,可译为“况且”“再说”。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陈涉世家》) 3.让步关系,可译为“尚且”“还”。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 4.并列关系,可译为“又”“又……又……”“一面……一面……”。 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二...[ 查看全文 ]
2013-01-31

专题推荐:

2013高考语文备考:文言虚词“若”

若 (一)动词 译为“像”“好像” 视之,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促织》) (二)代词 1.表人称,相当于“你”“你们”。 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鸿门宴》) 2.表近指,相当于“这”“这样”“如此”。 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齐桓晋文之事》) (三)连词 1.表假设,相当于“如果”。 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赤壁之战》) 2.表选择,...[ 查看全文 ]
2013-01-31

专题推荐:

2013高考语文备考:文言虚词“因”

因 (一)介词 1.依照,根据。 罔不因势象形。(《核舟记》) 2.依靠,凭借。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过秦论》) 3.趁着,趁此。 不如因善遇之。(《鸿门宴》) 4.通过,经由。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廉颇蔺相如列传》) 5.因为,由于。 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方有人见之。(《梦溪笔谈》) (二)副词 1.于是,就。 因拔刀斫前奏案。(《赤壁之战》...[ 查看全文 ]
2013-01-31

专题推荐:

2013高考语文备考:文言虚词“于”

于 介词 1.在,从,到 。 乃设九宾礼于廷。(《廉颇蔺相如列传》) 2.“在……方面”“从……中” 。 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游褒禅山记》) 3.由于。 业精于勤,荒于嬉。(《进学解》) 4.向,对,对于。 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赤壁之战》) 5.被。 而君幸于赵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6.与,跟,同。 (1)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邹忌讽齐...[ 查看全文 ]
2013-01-31

专题推荐:

2013高考语文备考:文言虚词“与”

与 (一)介词 1.和,跟,同。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鸿门宴》) 2.给,替。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陈涉世家》) 3.比,和……比较。 吾孰与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连词 1.和,跟,同。 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勾践灭吴》) (三)动词 1.给予,授予。 生二人,公与之饩。(《勾践灭吴》) 2.结交,亲附。 失其所与...[ 查看全文 ]
2013-01-31

专题推荐:

2013高考语文备考:文言虚词“则”

则 (一)连词 1.表示承接关系,译为“就”“便”。 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鸿门宴》) 2.表示条件、假设关系,译为“假使”“如果”“要是……就”“那么”“就”“便”。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表示并列关系,用在分句中,可译为“就”,或不译。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师说》) 4.表示转折、让步关系,可译为“可是”“却...[ 查看全文 ]
2013-01-31

专题推荐:

2013高考语文备考:文言虚词“者”

者 (一)助词 1.指人、物、事、时、地等,译为“……的”“……的(人、东西、事情)”。 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触龙说赵太后》) 2.用在数词后面,译为“……个方面”“……样东西”“……件事情”。 (1)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赤壁之战》) (2)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 3.用作“若”“似”“如”的宾语,译为“……的样子”。 言之,貌若甚戚者。(《捕蛇者说》) 4.放...[ 查看全文 ]
2013-01-31

专题推荐:

2013高考语文备考:文言虚词“之”

之 (一)代词 1.第三人称代词:他、她、它(们)。有时灵活运用为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 (1)太后盛气而揖之。(《触龙说赵太后》) (2)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3)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与妻书》) 2.指示代词:这,此。 (1)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季氏将伐颛臾》) (2)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季氏将伐颛臾》) (3)之二虫又何知!(《逍遥游》...[ 查看全文 ]
2013-01-31

专题推荐:

推荐访问
语文老师述职报告 2013述职报告 2013教师招聘 深圳教师招聘网2013 2013苏州教师招聘 2013山西教师招聘 2013河南教师招聘 中国教师招聘网2013 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 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广西语文教师招聘 成都教师招聘2013 语文教师招聘 天津市2013教师招聘 杭州2013教师招聘 2013济南教师招聘 山东省2013年高考 北京历年高考人数 江西省高考政策 2015江西省高考
热点推荐
高考理综试卷 高考天气 陕西招生考试信息网 高考政治辅导 2022高考零分作文 高考语文答案 高考英语试卷 高考数学模拟试题 河南招生考试信息网 高考生物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