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异地高考这场白热化的论争?
近几个月来,异地高考成了一个争论激烈的话题,各地改革方案的出台,并没有消弭人们之间的分歧。那么,到底该如何看待这场白热化的论争?反对异地高考者的理由能否站得住脚?解决高招不平等问题需要怎样的制度变革? 招生歧视违反宪法的平等原则 反对异地高考者给出的理由很多,诸如城市容量有限、家乡遭受“入侵”等,但貌似最有力的理由,是本地大学依赖本地人纳税。的确,中国几乎所有大学都有地方财政的贡献,即使是部属高校,有的也达一半以上。问题这是拒绝异地高考或者实行招生名额歧视的正当理由吗?答案是否定的。如果因为一所大学的资金主要来自于本地财政因而可以拒绝非本地居民参加高考的话,那么,一个地方可否因为当地的警察、司法、道路等均依赖本地财政而对外来者进行某种制度性的歧视(比如警察或者法院优先服务本地人等)呢?这显然是不可思议的。 宪法上的平等原则意味着,如果一种物品或者服务是由政府提供的,通常是不得进行制度性歧视的,任何差别对待都必须具有充分正当的理由。当然,哪些物品或者服务应由政府提供是可以讨论和辨析的。姑且先在公立大学的前提下讨论异地高考问题,如果一所大学是公立的,资金来自于纳税人,就不应当对任何人进行制度性的歧视,尤其是在考试、招生等方面,但它可以对本地的纳税人进行学费的减免,正如美国的州立... [ 查看全文 ]如何看待异地高考这场白热化的论争?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