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成为中国高校走出国门开设分校的首个试水者的相关文章
刘经南:中国异地高考不可能一刀切 要分步走
核心提示:他已是功成名就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大地测量与卫星导航专家,又曾执掌中国百年名校武汉大学之帅印,如今年近七旬的他出马,担任中外合办学校——昆山杜克大学(筹)首届校长。他说,当前大学管理行政化倾向太严重,制约了中国大学的学术发展,他要摒弃按照行政化的方式来管理学校,真正体现教授治校的管理模式。
本期嘉宾:昆山杜克大学(筹)校长 刘经南
七、异地高考要分步走 实现教育公平
凤凰网教育:...[ 查看全文 ]
我国高校自主招生模式走过10个年头
从2003年至今,我国高校自主招生已经走过10个年头,从起初仅20多所高校破冰尝试,到今年覆盖全国90所高校的全面开花;从最初因面对有关公平、科学的质疑而谨慎前行,到今年不拘一格、多种形式并存的多元选拔,十年来自主招生在社会上释放了强大的正能量。自主招生模式既打破了高考“一考定终身”的束缚,又体现了考生与高校的“双向选择”、“双向互动”,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体现了“多元录取”目标。
今年,北大坚...[ 查看全文 ]
如何看待异地高考这场白热化的论争?
近几个月来,异地高考成了一个争论激烈的话题,各地改革方案的出台,并没有消弭人们之间的分歧。那么,到底该如何看待这场白热化的论争?反对异地高考者的理由能否站得住脚?解决高招不平等问题需要怎样的制度变革?
招生歧视违反宪法的平等原则
反对异地高考者给出的理由很多,诸如城市容量有限、家乡遭受“入侵”等,但貌似最有力的理由,是本地大学依赖本地人纳税。的确,中国几乎所有大学都有地方财政的贡献,即使是...[ 查看全文 ]
江苏副省长曹卫星:缓解地区择校热 要“敢于革自己的命”
江苏省高考改革正在启动新一轮的调研,但是如果调整,最早也要到三年以后。在2月1日的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江苏省教育厅厅长沈健透露了这一信息。江苏副省长曹卫星则在会上针对部分地区择校热得不到缓解的问题,告诫学校要“敢于革自己的命”。
曹卫星告诫:要“敢于革自己的命”
去年下半年,省政府研究出台了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明确了缩小校际差距、空余学额实行摇号、教师“两个15%”进行交流、中...[ 查看全文 ]
异地高考要有系统性的宏观配套支持政策
江南一木
异地高考,不光要有对地方政府的要求,还要有系统性的宏观配套支持政策。
临近年终,全国已有多个省区市异地高考方案出炉。12月29日《中国经营报》披露,持上海《居住证》A证即国内人才引进类居住证的来沪务工人员,其子女将可以在沪参加中高考。不过,这一消息引起许多争议。
实现异地高考,关乎教育公平,而“北上广”的方案出台为何比别的地方慢?两个字,太难!
异地高考落地的难点,其实主要集中在地区财政...[ 查看全文 ]
异地高考成为考验改革政策制定者的一道艰难考题
继黑龙江、安徽等地打破户籍限制开放异地高考(微博)后,北京、广东最新出台的政策则显示,外地户籍考生暂不能在当地报名参加高考。备受关注的异地高考,该如何寻找教育公平的平衡点?各地情况不一,如何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地推进,成为考验改革政策制定者的一道艰难考题。
“试水”:京粤外地户籍考生暂不就地报名
和众多家长期待的政策不同,北京教育考试院21日出台的政策规定,明年高考报名须具有本市正式户口。虽然异地高...[ 查看全文 ]
为什么一些大学如此热衷于更名?
近日有媒体报道,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或将更名为旅游大学,引发热议。不论这则更名消息是否属实,我国不少高校热衷于更名的现象都值得关注与讨论。曾有人做过粗略统计,根据教育部网站公布的高校更名通知,2004年至今的8年来,竟有300余所高校更名。
本来,“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名字只是一个称呼,与学问高下并无直接关系。何况,一所大学尤其是历史久远的大学,其校名不仅承载着传统、更代表着学校的底蕴与内在...[ 查看全文 ]
甘肃随迁子女异地高考户籍和学籍成为主要衡量标准
1月17日,记者在天水市发改委了解到,甘肃省教育厅、省发改委、省公安厅、省人社厅四部门制定的《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甘肃省参加升学考试工作的实施方案(试行)》日前出台,进城务工人员及子女能否参加甘肃省普通高考,其户籍和学籍成为主要衡量标准。
据方案显示,自2013年起,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具有甘肃省连续两年初中学籍的,可在学籍所在地报名参加初中毕业学业考试与高中阶段招生考试;...[ 查看全文 ]
美术高考的改革势在必行
宋永进
四川、浙江、安徽、湖北等省2013年普通高校美术类专业统考,已于2012年12月中旬相继开始,其他省份和一些单考的学校也将在近期陆续展开,各地美术培训画室正紧张而有序地忙碌着。
说到美术高考,一些考生、考生家长、“画室”的辅导教师、美术职业高中的专业教师,以及高等美术院校的相关部门和教师,几乎都有许多不满。高等美术院校责怪美术生源质量大不如前,增加了教学和管理的难度;高校专业教师觉得招进来...[ 查看全文 ]
北大与部分中学试水“中国大学先修课程”
原标题:部分中学开"大学先修课程"成绩成北大自主选拔依据
学有余力时,“余力”如何施展?北大与部分中学合作试点开设的“中国大学先修课程”,为这些“余力”提供了挥洒的空间。这样的尝试,有必要,更迫切。
任何深思熟虑的改革都是对教育体制的有益补充,都是对历史积弊的努力革除,但往往其中的一些改革难以坚持、化于形式,敌不过高考指挥棒的轻轻一点,挡不住积久体制的惯性滑动。改革,要从细节着眼...[ 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