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春晚的导演终于尘埃落定,沸沸扬扬的议论再次证明:春晚不仅仅是一档节目,而是一个话题,让“人民”满意并不容易。
在娱乐方式多元化的今天,虽然很多人表示不看春晚,但不可否认,春晚仍然是大年三十绕不过去的“一道菜”。即使当天晚上不看,可是接下来铺天盖地的议论,还是吸引许多人通过各种方式去了解、去印证、去吐槽。
事实上,春晚早已超越了一档综艺节目本身,而成为一个大众娱乐话题。而这个话题也似乎有了固定的程式:猜测谁是导演,知名人物谁会上春晚,这个过程往往一波三折,中间会曝出一些名人在上与不上之间的传闻;等到人选尘埃落定,大家开始猜测谁会表演什么节目,这个时候往往会有半真半假的节目单流出;等大年三十的晚上,关于春晚的各种吐槽恐怕是比春晚本身更让人期待的事情,很多人看春晚,只是唯恐自己在和朋友聊天时缺了话题,没了发言权。
面对如此庞大的受众,冯小刚很坦白地说,刚接到邀请时,第一个念头是“为什么是我?”第二个念头就是“挨骂”,“在一个不是众口称颂的年代,挨骂是做事的人常有的结果。”在这种情况下,“我的最高标准是博人民一笑。”
“博人民一笑”,其实是一个更实在也更难以企及的目标。在领导和大众之间赢得共识,在政治与文化之间把握平衡,在通俗而不低俗之间走钢丝,冯小刚承担的并不是一个轻松的差事。
好在这位一直有高票房号召力的导演,既身怀平衡各方的深湛功夫,更练就了淡定面对赞美与诋毁的金刚不坏之身;而“人民”也在日益开放的文化环境中,拥有更多的理性和包容,稍不顺眼动辄谩骂的戾气已越来越少。上述两点,是春晚再次点燃观众热情的良好基础。
申论推荐:申论热点 申论模拟题申论真题 | 申论答案 | 申论热点 | 申论范文 | 申论答题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