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方便2013年中考考生及家长查询相关信息,留学群中考频道特别搜集汇总了中考语文辅导教学篇以供参考:
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项突破训练——文意把握
考点解读:
“文意把握”是文言文阅读中的一种综合能力,它建立在“语句理解”的基础上,既涉及对语言形式的把握,又涉及对整个文段内容的理解。初中教材中涉及对的文言文内容大多比较浅易,以记叙文为主。中考中大多数考区的文言文材料是课内文段;近年来也有些考区的文言文材料选自课外,多以记叙文为主,如江西省2005年的《王粲传》,2006年的“欧阳修论东坡诗”,2007年的“《资治通鉴》之前秦部分之事”。因此,同学们在熟练掌握课内文言文内容的同时,要适当由课内向课外拓展。
考势预测:
“文意把握”要求学生理解文言选段中的字词句,能够把握整个文段的基本内容。
例如,江西省近年中考中对该考点的考查,或要求用原文中的句子或词语来回答,或要求用自己的话来解说选段中人物做法的原因;而2007年山东烟台卷则出现了填空题的形式;有的省份还把对该考点的考查设计成了选做题。我们预测,今后中考中对文言文阅读“文意把握”这一考点的考查形式将会多样化,但万变不离其宗,只要把握住文段的整体意思,就能正确答题。
答题技巧:
下面以江西卷为例谈谈文言文阅读中怎样进行“文意把握”。
一、理解文段中记叙的人和事,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如《王粲传》主要记叙了王粲被当时的大学问家蔡邕赏识、记忆力惊人、善算、善写文章几件事。“欧阳修论东坡诗”主要写了欧阳修对苏东坡诗文的称赞、苏东坡诗文被传抄流行两件事。“《资治通鉴》之前秦部分之事”则记叙了前秦时期王猛和邓羌惩治豪强的事。
二、分析重点词语、句子和选文主旨的关系,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和作用。
《王粲传》中画线句“因使背而诵之,不失一字”,结合上下文可知是表现王粲记忆力强的。2007年试题(见“真题在线”第一题)中苻坚的感叹(篇末画线句)是针对邓羌和王猛严守法令打击惩治豪强而发的。
真题在线:
一、秦王坚①自河东还,以骁骑将军邓羌②为御史中丞③。八月,以咸阳内史王猛④为侍中、中书令,领京兆尹。特进、光禄大夫强德,太后⑤之弟也,酗酒,豪横⑥,掠人财货、子女,为百姓患。猛下车收⑦德,奏未及报⑧,已陈尸于市,坚驰使赦之,不及。与邓羌同志⑨,疾恶纠案⑩,无所顾忌,数旬之间,权豪、贵戚,杀戮、刑免⑾者二十余人,朝廷震栗,奸猾屏气,路不拾遗。坚叹曰:“吾始今知天下之有法也!”
(选自《资治通鉴》第22卷)
【注释】①秦王坚:指前秦世祖苻坚。②邓羌:人名。③御史中丞:官职名。下文的“侍中”“中书令”“京兆尹”“特进、光禄大夫”均指官职名。④王猛:人名。⑤太后:苻坚的伯母。⑥豪横:恃强横暴。⑦收:拘捕。⑧报:答复。⑨同志:志趣相同。⑩纠案:举发其罪,考问其实。⑾刑免:判罪免官。
1.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王猛严惩豪强的原因。
2.王猛严惩违法官员取得了什么成效?请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
(2007年江西卷)
二、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3.文章叙述了五柳先生的两个主要爱好:一是 ,达到了 的程度;二是 ,达到了 的程度。
4.陶渊明通过写五柳先生的“醉”,反映了他自己怎样的内心世界?
(2007年山东烟台卷)
【解析】做此类题,一定要将材料的内容读懂。要善于根据题目的要求寻找原文中的相关语句,并注意题干的要求,如第2题要求用原文语句回答问题,而第1题则要求“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这就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翻译、归纳、概括能力。第3题采用填空的形式,较有新意,熟悉材料内容即可回答。第4题要求学生进行归纳、概括、比较,用自己的话表述出来,有一定难度,但只要理解文段内容,也不难答出。
【答案】一、1. 豪强恃强横暴,抢夺别人的财物,掳掠他人的子女,成为百姓的祸害。2. 朝廷震栗,奸猾屏气,路不拾遗。
二、3.好读书 欣然忘食 性嗜酒 期在必醉 4. 仕途失意,内心痛苦,也是一种消极的反抗。
中考相关信息请关注留学群中考频道......
中考政策 | 中考状元 | 中考饮食 | 中考备考辅导 | 中考复习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