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方便2013年中考考生及家长查询相关信息,留学群中考频道特别搜集汇总了中考语文辅导教学篇以供参考:
诗歌鉴赏与送别诗精讲
一. 本周教学内容:
诗歌鉴赏
1. 写什么:
也就是鉴赏作品中的形象,包括景物形象、事物形象、人物形象,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2. 怎样写:
(1)鉴赏作品的语言包括准确理解有关词语的比喻意义、隐含意义、暗示意义;赏析诗歌语言描绘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的艺术效果。
(2)赏析表达技巧
分析古典诗歌的写作技巧一般侧重于从以下方面进行:体会各种修辞方法的作用;分析诗歌采用的表达方式;分析诗歌的结构技巧;分析其他写作技巧等。
修辞方法:主要涉及比喻、借代、拟人、对偶、夸张、反复等,还要注意象征等手法。
表达方式: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 抒情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的分别。
3. 抒情方式 :
抒情方式
(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赋)
(3)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比)
(4)触景生情,情随景生(兴)
(5)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正衬)
乐景衬哀情,哀景写乐情(反衬)
例如:(6)“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7)“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4. 为何写:
抒发……的思想感情;反映……的社会现实;表现……的情趣;寄托……的情怀(如爱慕、愁绪、惆怅、苦闷等);表达……的追求;流露……的倾向;发出……的感慨;袒露……的心迹;造就……的情致。
5. 诗歌题材类型:
送别诗,怀古诗,咏物诗,羁旅诗,山水诗,边塞诗,登临诗,游仙诗,闺怨诗等
(1)怀古诗:借古讽今,抒发怀古之幽情
(2)山水田园诗:抒发脱俗,清高的生活理想,向往一个高远的理想,往往有对俗世的批判,表示自己清廉节操,不与世俗合流。
(3)边塞诗:写边塞绮丽风光,赞卫国勇战,有的揭露战争灾难,反战精神。
(4)闺怨类:抒发女子闺中怨情,弃妇的哀怨,思念远方无音信的丈夫。有的含比兴,写怀才不遇。
(5)送别类: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和自己离开朋友的寂寞,以示友谊之深。
(6)咏物类:用一个事物的特征来象征某种精神,或某种哲理。
(7)登临类:登高远眺,抒发日月飞逝,世道艰难,家国忧患,人生苦辛的感慨。
(8)羁旅类:写旅途奔波的艰辛,大多抒发遥想亲人和家园的温馨,旅途中的孤寂。
(一)送别诗
古人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更重离别。士大夫们送别,不光是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常常写诗送给行者(送别),或留给居者(留别),所以,表达离愁别绪是古代诗歌常见的一种主题。主要包含有以下几种情感:
1. 依依惜别的情谊: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乐景)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哀情)
2. 情深意长的劝勉: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哀景)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乐情)
3. 真挚情谊的抒发: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哀景)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哀情)
4. 坦陈心志的告白: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5. 留别的真心感谢: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注:“萧萧班马”出自《诗经》。班马:离群之马。
1. 首联用什么词语勾勒出怎样的送别环境?
答:
2. 颈联用怎样的艺术手法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落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注:劳歌,送别歌的代称。
(1)作者在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2)有人认为第二句“红叶青山”的色调与全诗的情感基调不和谐,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二)怀古咏史诗
一种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诗人自己不置身其中。如杜牧和王安石都写过《题乌江亭》诗。杜牧为项羽自刎而惋惜:“江东弟子多俊才,卷土重来未可知。”然而王安石却感到项羽的失败历史的必然:“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二种情况是把史实和现实扭和在一起,或是感慨个人遭遇,或是搏击社会现实。我们中学里学过的两首宋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和《京口北固亭怀古》,便是如此。
第三种情况是只抓住历史的影子,故意借题发挥,如李商隐的《贾生》就是这么一首借古讽今和杰作。
焚书坑 章碣
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1. 这首诗作者评述了历史上的什么事件?首句的意义是什么?它揭示了怎样的道理?
2. 结句“刘项原来不读书”的含义是什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湖州歌 南宋 汪元量
北望烟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
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西四百州。
注:此诗是元灭南宋时,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所作。
1. 简析“望”在诗中的作用。
2. 简析“大江东去水悠悠”与苏东坡“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表达的不同情感。
汴河曲 李益
汴水不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
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
汴河怀古 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注:① 汴河:即通济渠,隋炀帝时开挖的大运河的一段。② 隋家:隋王朝。③ 水殿龙舟:当年隋炀帝出游时所乘坐的船只。 ④ 不较多:差不多。
(1)两诗都以“汴河”为题材,但所写重点不同,抒发的感慨也不同,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
答:
(2)这两首咏史诗的表达方式各有侧重,请分别加以说明。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贾生 王安石
一时谋议路施行,谁道君王薄贾生?
爵位自高言尽废,古来何啻万公卿。
(1)这两首诗都是对汉代贾谊的评述,但见解不同。
李商隐认为:
王安石认为:
(2)“爵位自高言尽废,古来何啻万公卿”一句是作者借贾生事发的议论,
其寓意是: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乌江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三首诗咏的都是西楚霸王项羽,但对项羽评价的角度并不一样,他们的角度分别是什么?
参考答案
送友人
1. 首联用什么词语勾勒出怎样的送别环境?
答:用“青山”、“白水”青白相间,色彩明丽;“横”字勾勒出青山的静态,“绕”描画出白水的动态,描摹出一幅青山秀丽的送别图景。
2. 颈联用怎样的艺术手法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颈联两句是很工整的对偶;又巧妙地用“浮云”“落日”作比,“浮云”比友人的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落日”比自己象落日不肯离开大地一样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
谢亭送别
答:本诗抒发的的是作者离别之愁。红叶青山色彩艳丽,乍看似不协调,实际上恰恰是对离愁的有力反衬。景色优美,越觉离别的难堪。这是典型的“乐景写哀”的手法。
焚书坑
1. 评述了历史上的“焚书坑儒”事件。首句的意思是:书烧得烟灰已尽,秦的帝业也衰亡了。它揭示的道理:① 压迫越深,灭亡越快;② 焚书导致灭亡。
2. 含义是:刘邦项羽不读书而率众起义灭了秦,书籍不是威胁秦朝的祸端。作者对秦始皇的做法进行了辛辣讽刺。
湖州歌
1.“望”字起到全诗景物描写的统领作用。
2.“大江东去水悠悠”抒发了作者身处国家衰亡不可挽救之时的悲痛心情,侧重现实。苏轼的诗句表达了对历史流转、英雄不在的感慨,侧重怀古。
汴河曲 汴河怀古
1. 李诗重在通过叙写汴河春色和隋宫的荒废,抒发了对隋王朝衰亡的感慨(喻伤今之意)。皮诗看似为汴河洗刷“罪名”,实则巧妙地对亡国之君进行了强烈的斥责。
2. 李诗以描写为主,触景生情;皮诗以议论为主,欲夺故予,角度独特。(意思对即可。)
贾生
1. 贾生治国安邦的才学得不到施展。贾生并未受到君王的薄待。
2. 慨叹自己居庙堂之高而不能被重用。
题乌江亭 乌江亭 乌江
1. 第一首是从兵家用兵的角度来评价的 , 第二首是从民心向背的角度来评价的 , 第三首是从节操(气节)角度来评价的。
2. 杜牧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胜败得失、历史兴衰的看法,即胜败乃兵家常事,只要忍辱负重、重整旗鼓,定能东山再起。
王安石认为民心和形势决定了战争的胜负,历史的规律不可违背。
李清照认为人要讲求气节,活着要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死了也要气壮山河。
中考相关信息请关注留学群中考频道......
中考政策 | 中考状元 | 中考饮食 | 中考备考辅导 | 中考复习资料 |